韓文教室|Korean

韓文教室|內臟部位韓文:韓式烤腸豬、牛各部位

烤腸、內臟湯等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韓國特殊美食,但每次點餐時是不是都是傻傻分不清楚呢?下面就來大整理一下豬、牛各種內臟部位的韓文,下次去吃烤腸點餐時就能一解疑問、快速點餐啦!

➡️ 豬肉、牛肉部位大全:韓國文化| 韓式烤肉及豬肉、牛肉各部位韓文名稱
➡️ 海鮮韓文大全:韓文教室|吃海鮮不求人:各類海鮮韓文
➡️ 自學韓文|韓國餐廳點餐1次搞定:韓文、中文對照大全

豬的內臟部位韓文

豬總共有1個胃和3個腸,豬吃進食物後通過食道會通過胃,然後抵達小腸、大腸、直腸,最終將食物殘渣以糞便排出。

內臟部位韓文

豬胃 (돼지 위)

豬跟人一樣都只有1個胃,食物沿著食道近到胃後,胃液分泌將食物分解更小的分子後向後排到腸子裡。在小吃攤購買血腸時,經常作為 Service 附上的內臟部位 오소리 감투 便是豬的胃。

豬腸 (돼지 장)

豬腸主要分為小腸 (소장)、大腸 (대장)、直腸 (직장) 3個部位:

豬小腸 (소장、소창、곱창)

豬小腸因為腸內有許多消化液 (곱),因此在烤腸店更常會看到 곱창 的名稱,除了烤腸外也經常作為火鍋 (전골) 料理。

豬大腸 (대장、대창)

豬大腸比起消化液,是脂肪含量更多的部位,由於脂肪包圍在大腸外表,許多店家會將大腸翻面進行販售。提供桌邊烤腸服務的店家大多會將過多的脂肪剪掉,但過量食用大腸部位對人體健康並不好。

豬直腸 (직장、막창)

豬直腸的消化液、脂肪都相對於大、小腸來得少,是相對味道比較清單的部位。食用時會有少許的豬騷味,雖有微微的油脂卻很清爽,味道鮮美又有嚼勁。

牛的內臟部位韓文

牛屬於反芻性的動物,擁有4個胃及3個腸。牛吃進食物後會沿著食道進到1、2、3、4個胃,前3個胃屬於食道變異,最後1個胃才是真的胃。然後再到小腸、大腸後成為糞便排出。

牛胃 (소의 위)

牛胃中文又稱為牛肚,進食後通過食道抵達第一個瘤胃 / 草肚 (양)、第二個網胃 / 蜂巢胃 / 麻肚 / 金錢肚 (벌집양)後,會重回食道後再到第三個瓣胃 / 重瓣胃 / 百葉 / 毛肚 (천엽),最後抵達第四個皺胃 (막창、홍창)。

※ 注意:豬直腸和牛的第四個胃在韓文裡都是막창,但소막창並非腸子而是胃喔!

瘤胃 / 草肚 (양)

牛的第一個胃,容積最大,幾乎佔據了整個左側腹腔。瘤胃內壁覆蓋著一層細密的「乳狀的突起」,長度約3 – 5毫米,毛絨絨的就像草坪一樣,因此中文中又被稱為「草肚」。瘤胃中有一部分狹長且厚實的肉,主要是用來支撐胃部的肌肉,在韓文中被稱為「양깃머리」,經常用於燒烤,口感特別的Q彈、有嚼勁。양깃머리去皮、除去脂肪後,又將較厚的部分分開,賦予了「특양」的名字。高蛋白、低脂肪的「특양」,一頭牛只有約700g,是相當珍貴的部位,對於精力和腸胃都很好。而牛根據飼養的方法會影響其肉質及內臟,比起圈養、食用飼料的牛,放養、食用乾草、新鮮草的牛其胃部的活動量會更多,在所有產地中屬紐西蘭產的品質最高。

網胃 / 蜂巢胃 / 麻肚 / 金錢肚 (벌집양)

牛的第二個胃,也是最小的胃。由於看起來像是蜂巢的模樣,不只中文稱為蜂巢胃,韓文也是벌집양。整體由柔軟的內壁及堅硬的外壁所組成,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會轉換為乳白的透明色,口感也變得柔軟,常用於雪濃湯、牛骨湯、湯飯等料理。

瓣胃 / 重瓣胃 / 百葉 / 毛肚 (천엽)

牛的第三個胃,內壁形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「頁瓣」,層層疊疊,如同一頁頁的書,自然就被稱作「牛百葉」或「千層肚」;又因為表面無數毛糙的突起,於是也被稱為「毛肚」。去烤肉店時會和生肝一起出餐的灰色切片即是牛百葉,比起烤來吃更多是沾上芝麻油後生吃。

皺胃 (막창、홍창)

牛的第四個胃,構造、功能與單胃動物的胃相似,是牛真正的胃。連接著百葉及小腸的皺胃外觀上有許多皺紋且略帶有紅色的色澤,口感柔軟且Q彈經常作為燒烤部位,大邱流行的烤腸 (막창구이) 即是使用此部分進行料理。

韓綜《週三美食匯》介紹牛四個胃的片段

牛腸 (소의 장)

牛小腸 (소곱창)

牛小腸主要用於燒烤及火鍋料理,特別的口感及消化液帶來的特別味道讓牛小腸料理令人喜好分明。新鮮的牛小腸即使徹底清洗,當燒烤或是烹煮時,內壁就會融化出消化液 (곱)。反之,不新鮮或是冷凍的牛小腸料理時反而不會有消化液產生。

牛大腸 (소대창)

牛大腸一般經常與瘤胃 (양) 一起食用,所以在烤腸店經常會看到「양대창」的合稱,即是瘤胃加牛大腸的套組。牛大腸又厚又粗,所以不會像牛小腸一樣整條上桌去烤,而是將腸子剪開鋪平後再去烤。同樣,由於牛大腸的脂肪含量較多,烤腸時會將多餘的脂肪部分剪掉。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